鸟儿的鸣叫声悦耳动听,对鸟儿而言更是一项重要的生存技能,需要认真学习才能掌握。失去双亲的孤鸟没有父母传授这项技能,往往不能正确鸣叫。
为了帮助孤鸟学习鸣叫技能,英国防止虐待动物协会专门录制音乐CD光碟,教授它们学习鸣叫。
重要本领
鸣叫是鸟儿的一项重要本领,它关乎鸟儿能否占领领地、吸引异性、在残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。英国防止虐待动物协会研究发现,让被关在笼中的鸟儿多听鸟鸣声,能帮助它们提高鸣叫本领。
英国《泰晤士报》16日援引防止虐待动物协会野生动物官员蒂姆·托马斯说:“鸟儿向父母学习如何鸣叫,但是在笼中长大的鸟儿离开了父母,这意味着它们不知道如何正确鸣叫。”
托马斯介绍说,鸣叫本领对雄鸟尤为重要,因为它们需要依靠鸣叫声建立和保卫自己的领地、求得配偶。雌鸟往往通过雄鸟的鸣叫声选定配偶。
研究发现,让孤鸟听鸟鸣声,能够提高它们的鸣叫本领。当这些鸟儿重归大自然时,它们能更好地生存。
声乐课程
于是,防止虐待动物协会将清晨群鸟的鸣叫声录制成CD,每天向孤鸟播放两遍。CD只有一个版本。对此专家解释说,鸟儿能够从喧闹的鸣叫声中分辨出自己种属发出的叫声,因此不需要针对不同鸟种灌录不同的CD。
协会打算在部分孤鸟身上安装无线电装置,以便日后追踪它们回归野外后的位置,以及确定声乐课程是否有助于提高它们的生存能力。
研究发现,鸟儿鸣叫的能力与生俱来,但要熟练掌握这项本领,幼鸟需要多听父母或同一种属的成年鸟鸣叫。与成年鸟隔离的幼鸟很可能会发出异常的刺耳鸣叫,这种声音只会把异性吓跑。雌鸟与雄鸟相比较少鸣叫,但它们往往倾向于选择叫声悠扬洪亮、曲调复杂的雄性作伴侣。
尽管向孤鸟播放CD的效果不及父母的亲身示范,但也能帮助幼鸟学习如何鸣叫。研究人员在报告中指出,幼时生活环境对鸟儿成年后发出怎样的求偶信号,特别是鸣叫声有重要影响,并会最终影响到下一代的繁育。
善意提醒
英国防止虐待动物协会的4间野生动物救助中心每年4月至8月间大约会接受4500只孤鸟,占中心救助动物总数的三分之一。孤鸟在这里会得到悉心照顾,大约50天后重归大自然。
防止虐待动物协会提醒公众,他们发现的幼鸟并非全是失去父母的孤鸟,人们应该确定后再将它们送交救助中心。
托马斯说:“每年这个时候,我们都会接收几千只孤鸟。发现者看到这些孤鸟形单影只,往往推测它们被父母遗弃。但是很多情况下,它们的父母可能就在附近并还在喂养它们。”
托马斯由此建议公众:“最好不要马上行动,站远一些观察一段时间。当你确信它们遇到麻烦了,再打电话给防止虐待动物协会。”